2020年9月3日 星期四

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從培養閱讀習慣做起

 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從培養閱讀習慣做起

在關於專注力的演講場合中,或進行父母親職諮商的過程裡,為協助家長以及老師釐清孩子的專注力表現,我總是會問家長、老師一件事情「孩子是否喜歡閱讀?」 會這麼問,重點在於,當孩子主動性的閱讀,這時可以確定一件事:孩子的專注力,其實是維持在一種良好的狀態。

    在關於專注力的演講場合中,或進行父母親職諮商的過程裡,為協助家長以及老師釐清孩子的專注力表現,我總是會問家長、老師一件事情「孩子是否喜歡閱讀?」會這麼問,重點在於,當孩子主動性的閱讀,這時可以確定一件事:孩子的專注力,其實是維持在一種良好的狀態。

讓主動閱讀的美好體驗,提升孩子的內在動機

    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閱讀本身是一種主動的歷程,孩子主動觸及文字、圖案等符號,同時透過理解、思考、分析、判斷、組織等,而享受閱讀所帶來的美好經驗,並且產生了愉悅的好心情。這對於孩子的內在動機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提升。因為動機這件事情,是影響孩子專注力,非常關鍵的推動力量。

每天15分鐘,培養常態閱讀習慣

    該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透過定時、定量會是一種好的選擇。採取適度的時間,分段進行閱讀,將有助於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持續性。在做法上,視每一個人的專注力表現,而決定不同的閱讀時間長短。

    閱讀時間的定量,初期可以採取短時間,例如15分鐘為一單位,讓孩子建立單一篇章的閱讀習慣。除了降低孩子自覺長時間閱讀,可能帶來的心理負擔與壓力外,還可以設定一組明確的時間,讓自己擁有具體可行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這15分鐘裡,也接收了豐富的知識內容,在腦海裡形成深刻的印象。

    另外,提供孩子多元角度、跨領域的內容閱讀,也有助於讓孩子的專注力,優雅自在切換。透過不同領域的交叉閱讀,讓孩子的思緒可以有不同的刺激與放鬆,閱讀心情也隨之不同的轉換。我經常強調,專注力除了是反映孩子與周遭生活世界關係的程度。同時,專注力也是一種良好生活習慣的建立。而閱讀媒介的選擇很是重要。透過豐富、貼切,以及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等內容,而讓孩子更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當下的樂趣與共鳴。

心理壓力減低,讓閱讀成為自然行為

   透過定時定量的閱讀,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少了心裡的負擔,在較無壓力的狀態下,慢慢地,自然地形成一種自動化的歷程。在這過程中,孩子專注力的主動性,更能夠被深化,被強化,專注力品質更加提升。

    談及專注力,我經常提到一件事情,讓孩子在腦海裡面形成畫面。事實上,這將有助於孩子更細微的掌握,及全盤的瞭解眼前的事物,而更強化孩子在執行事情的時候,充分讓專注力發揮。

篩選資訊洪流,提供孩子關鍵訊息

    在浩瀚的資訊洪流中,如何篩選閱讀的內容,對提升孩子專注力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孩子必須要能夠在許多的資訊中,篩選、過濾出,對自己相對重要以及關鍵的訊息,而排除不相關的刺激。定時定量閱讀,形成自動化的好處,在於讓孩子很自然的,時間一到,在不需要催促的情況下,自然而然的,主動地從事眼前的閱讀活動。

    在定量的閱讀過程中,孩子也逐漸累積了成功的閱讀經驗,也克服了一般孩子對於閱讀所產生的恐懼。這種恐懼有一大部分來自於負面的自我暗示,「內容太多了,自己一定讀不完。」甚至於,尚未閱讀,就對眼前的讀物產生排斥感。進而失去了進一步接觸文字知識的機會,甚是扼腕與可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