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不是讓他一直坐在座位上,孩子就會專注;動的夠,孩子才靜得下來

現代的小孩很明顯運動量不足,因為住在都市裡,不僅活動範圍比較小,就算帶去公園,可以遊玩的設施也不夠多元,加上3C產品已經遍佈至每個家庭,很多孩子接觸電視、電腦、手機的時間,竟然比戶外活動還要多上好幾倍!

「孩子整天在家裡跑來跑去靜不下來耶,會不會是過動?」

「為什麼孩子上課不能乖乖在椅子上坐好?」

「孩子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不專心?

「老師跟我說孩子上課總是愛講話不肯安靜,怎麼會這樣?」

回想我的孩子一二年級時,每天剛到學校的早自習時間,導師都要求全班去跑校園2圈,不是跑操場喔,是跑整個校園!孩子每次都跑得氣喘吁吁,一邊抱怨著好累啊!一邊努力地跑完。『老師,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要跑那麼久啊

導師說:『當然啊!就是要讓你們動得夠,等會上課時你們才靜得下來!』

現代的小孩很明顯運動量不足,因為住在都市裡,不僅活動範圍比較小,就算帶去公園,可以遊玩的設施也不夠多元,加上3C產品已經遍佈至每個家庭,很多孩子接觸電視、電腦、手機的時間,竟然比戶外活動還要多上好幾倍!


參加才藝班算不算運動

『有啊!我都有帶孩子去參加才藝班,舞蹈課、足球課等等的,這樣運動量也不夠嗎?』

兒福聯盟調查資料表示:學齡前兒童每日至少應有180分鐘的活動量,包含輕度及微動態活動和動態遊戲。學齡兒童則建議每日至少有60分鐘的中度至強度運動,並視個別發展情況培養運動興趣及參與團隊運動及比賽

所以一週1~3堂的才藝體能,加上學校每周2堂的體育課,並無法滿足孩子動的能量。

確實,並不是想辦法一直讓孩子坐在座位上,孩子就會靜下來,而是要適當提供孩子「動」的空間和時間,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感覺統合,也能透過動態的活動,整合孩子的神經發展。

除了充足的運動量,靜態活動的部分可以提供遊戲書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洪蘭曾說:「洪蘭:書本帶給孩子知識,遊戲教他拿捏分寸;讀書和遊戲是成長的兩大推手,缺一不可。」讓孩子藉由有趣的書籍,提高孩子的興趣,進一步從遊戲中訓練學習感知協調性和創意思考,讓孩子透過玩樂去學習,開心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