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讀書好、成績好的學生,智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的眼光

那些0.1%的菁英,是來自對自己有信心,擁有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某個程度的目標意識並能把不知道的事情弄懂且樂於協助他人的人,只要有意願提升自我,了解自己知道什麼,並努力培養計劃及建立模式的能力與習慣,任何人都能讓學習更有效率。

「我很了解自己」其實是錯覺

韓國教育電視台EBS曾做過《0.1%的祕密》特輯,他們想找出全國高中成績排名前千分之一學生的祕密。他們集合了全國一百六十四所學校中排名前0.1%的八百名學生實施普查,為了進行比較,還請了七百名一般學生一起進行調查。這些成績好的學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是智力超群嗎?

調查結果打破了研究團隊的預期,兩組學生並沒有明顯的差異,智商也差不多。

透過共一百一十六題的問卷調查題目分析了家庭環境等因素,還是找不到特殊事項。於是研究團隊追加了一項調查。為了得知學業成績和記憶力的相關性,他們做了背誦測驗。研究者從兩組中隨機抽取五位學生,在七十五秒內隨機播放「鉛筆、釘子、足球」等二十五個沒有關聯性的單字。時間到後,請受試者寫下自認為記得的單字數量,然後再給他們三分鐘的時間,讓受試者將記得的單字寫在紙上。

結果,記得的單字數,兩組學生幾乎沒有差別。但是,預測自己記得的單字數量,五位一般學生全都預測失敗。其中一位學生認為自己可以答對十個單字,但實際上只記得四個。那麼,排名前0.1%的學生又是怎樣的結果呢?五位學生中只有一位預測失敗,其餘全都準確地預測到了。

這意味著什麼呢?

韓國亞洲大學心理學系的金敬一教授說:

「這兩組學生的差異並不是記憶力本身,而是有沒有看出『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的眼光。」

兩組學生的記憶力幾乎沒有差別。但是他們在「正確地認知自己知道的東西與不知道的東西」上卻不相同。這在心理學上稱為「後設認知」。

我們來看看很會讀書的學生們另一個祕密吧!韓國電視台KBS也曾和首爾大學附設醫院一起針對好成績學生的祕訣製作特輯。首爾大學附設醫院的沈民燮教授說,很會讀書的人「具有優秀的執行力」

所謂執行力是指在做出某個決定或處理某件事情時,會收集各方面的資訊,並將其組織化,然後有系統地執行事情的能力。

執行力不好的人具有下列的特徵:

第一,容易沒有計劃的衝動購物。

第二,買東西的時候,花很多時間尋找已經分類好的物品。

第三,雖然訂立了計劃,但是每次都失敗。

第四,即使訂立目標也很容易放棄,或者訂立了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節目製作團隊為了確認執行力的力量,對資優學生和一般學生,進行「漢諾塔」測驗。漢諾塔是可以評斷或培養執行力的簡單小遊戲。

遊戲總共有三根柱子,其中一根插著好幾個大小不同的圓盤。只要將所有的圓盤移動到另一根柱子上,遊戲就結束了。但是,一次只能移動一個圓盤,而且大的圓盤不能放在小圓盤上方,移動的次數越少越好。https://imgs.cwgv.com.tw/pic/2020-07-03-1593767011.jpg

資優學生依照規則玩遊戲,一下子就完成了。但是另一組學生移動的次數卻高出很多。接著,製作團隊詢問受試者如何解開測驗,一般學生回答:「開始進行後,一點想法也沒有,心情也逐漸變得急躁起來,於是就隨便亂做一通」。

然而,資優生們的回答卻是:「剛開始不太知道怎麼做,後來試著思考接下來的步驟,很快 就發現方法了。」也有學生說:「我先想好怎麼做才行動的。」

接下來實驗者將執行力測驗中獲得低分的學生和一般人為對象,進行為期兩周的訓練。兩周之後,他們會變得不一樣嗎?不擅長漢諾塔遊戲的學生們經 過兩周的訓練之後,有很大的進步。

某位學生一開始在一百人的測驗中,排名第九十九,經過兩周的訓練, 在第二次測驗中變成第一名。他甚至解開了漢諾塔遊戲中高難度的等級,他說:「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是找出規則和制定計劃。」

擅長整理想法的人第一項特徵是高後設認知能力,他們能明確地區分出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的事、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

第二項特徵是高執行力。他們在開始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會依照需求建立能夠實現的目標,然後創造專屬自己的模式來解決問題。

當認知到自己的能力有所不足時,會去調查身邊的朋友或同事的能力,然後藉由他人的力量來解決問題,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優秀。

第三項特徵是可以專注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成績好的學生,最厲害的能力就是專注力高。即使坐在座位上的時間一樣,如果無法集中精神,效率就會出現明顯的差異。

那麼,要怎麼培養集中精神做事的專注力、拓展後設認知能力、提升執行力呢?

首先,來看看要怎麼培養專注力吧!成功的人一天就能消化掉極大量的工作日程。看看那些企業家,每天都進行無數的會議,處理數不清的瑣事。然而,當他們參加會議或和別人談話時,通常都只專注在當下。相反地,一般人即便正和他人對話,腦袋裡也常常充滿繁雜的想法。

高階主管通常都有祕書。他們將所有的瑣事都交給祕書處理,自己只需要明確地思考和執行必須專注的事情就好。即使正和某人談話,只要到了需要移動至下一個場所的時間,祕書就會過來提醒。因此,他在與人交談時可以完全專注在談話之中。

那麼,沒有祕書可以使喚的我們該怎麼做才好呢?

我們必須採取將所有事情都明確地規畫好並事先決定好的方法。絕不可以毫無計劃地開始一天。在一天開始工作之前,整理大腦掌握好今天的日程和動線,將可以使用的時間區分出來,然後寫下每個時段要做的行動。可以的話,請利用手機的鬧鈴。

如果處理完上午的工作之後必須要出外勤的話,在開始做上午的工作之前,要先設定好鬧鈴。將鬧鈴設定在出外勤的十分鐘前。這樣子在處理上午的工作時,就可以將關於出外勤的想法從腦海中清除,只專注在目前要處理的事情上,直到鬧鈴響為止。

為了管理好自我日程,必須養成規畫時間的習慣,並藉由遵守這個規畫,培養專注於當下的能力。

「番茄鐘工作法」是一種訓練專注力的方法,就像設定好煮義大利麵的時間那樣,利用計時器,以工作二十五分鐘再休息五分鐘的模式執行工作。如果想在公司活用這個方法,只要在二十五分鐘的專注期間,使用耳機,就能防止別人妨礙自己專注了。

有系統管理進度的甘特圖

接下來,該怎麼做才能提升執行力呢?

我建議大家可以玩玩漢諾塔遊戲,利用手機 app,就能輕鬆下載喔!感受一下思考後再執行的不同。

想在實際工作中提升執行力,有一個方法是,要處裡一件事情時,將行動單位分成可分割的最小單位。大腦是以團塊的型態來記憶,這樣才能記得更多,但這種方式到了執行細節的階段時,常常因為缺乏計劃,導致事情不順利。此時,我們可以製作甘特圖(Gantt chart)

甘特圖是由亨利.甘特(Henry Gantt)發展出來的,主要是活用於工程管理,但也可以運用在其他領域之中。例如:若兩個月後有個活動要舉行,我們可以將所有必要的準備過程細節化。

剛開始製作甘特圖時,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困難。因此不需要一開始就想做得很完美,先將進行的事情中所有必要要素依照時間順序寫下來,然後分類。

如同每個人的工作不一樣,甘特圖也會因為工作和使用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類。雖然可以活用已有的分類標準,但是此時去培養如何將項目細分的能力也很重要。

第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後設認知能力呢?排名前0.1%的學生為了確認自己能否了解,使用了好幾種方法。其中一種就是反覆確認答錯的問題,把不知道的事情弄懂。工作時也是如此,如果不懂得檢討或分析問題的話,就會持續犯同樣的錯誤。

遇到似懂非懂的部分,試著像老師一樣,將那部分對其他人進行解說。經由這樣的過程,不僅可以理解原本不懂的地方,還能長久保留在記憶中。

根據學習金字塔的理論,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互相說明

在排名前0.1%的學生中有一位在自習時,不會只是獨自埋頭念書,當同學有不懂的問題來問他,他都很樂於協助。因為在說明難題的同時,他能學到更多,也可以確認自己是否了解。 

認知心理學家常說:「世界上有兩種知識。第一種是覺得自己知道,但是無法說明的知識;第二種是覺得自己知道,而且還能向別人說明的知識。」

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聽別人說明時,明明就覺得自己了解了,但等到真的要實際去做時,卻有種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感覺。當我去上課進修時,也會產生「我也做得到」、「這沒什麼嘛」的想法,但是實際試過之後就會發現,這一切並不容易。

工作的時候,為了區分我做得到的工作及做不到的工作,需要持續練習了解認知的狀態。必須確認我今天早上建立的計劃是否能全部遵守,如果無法全部遵守,問題是什麼?每天都要確認不足之處,進行自我反饋。這樣才能漸漸區分出我做得到的事及尚且不足的事。

如果接受了某項工作,必須馬上確認我是否能做得到的話,請試著將接下來要做的三個行動依照順序寫下來。如果寫得出來,通常代表具有做得到的能力。

擅長整理想法的人並不是天生就具有特別的能力。詢問排名前0.1%的學生,要他 們從十六個選項中選出「讀書最重要的三件事」。票選出來的結果,第一是不斷的努力,第二是目標意識,第三是讀書習慣,而智力只名列在第九。

只要有意願提升自我,了解自己知道什麼,並努力培養計劃及建立模式的能力與習慣,任何人都能變得擅長整理大腦。

https://imgs.cwgv.com.tw/pic/2020-07-03-1593766991.jpg

 

摘自 金炅祿《讓思緒清晰、工作有條理的大腦整理習慣》/ 采實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