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單親家庭長大,13歲錄取紐約大學的「天才兒童」江璟亮:我的自律不是天生的

現年17歲的江璟亮,是全台第一個被英國Mensa天才協會認證為智商160以上的天才兒童,13歲就被美國紐約大學錄取,為學校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學生。2018年出國念書至今2年多,這位天才兒童的近況到底如何?

/ 羅梅英(未來Family記者)

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智商160,現年17歲的江璟亮,在小二時就被英國Mensa天才協會認證為智商160以上的天才兒童!

他的天才「事蹟」包括:6歲學鋼琴,10歲獲得「日本濱松國際鋼琴比賽」少年組總冠軍;10歲英文托福考試高達117分(滿分120);小五考美國能力測驗(SAT)考出1480分(滿分1600),在美國境內排名前1%、世界排名前2%。

2017年,年僅13歲的江璟亮錄取美國紐約大學,成為紐約大學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學生。隔年,籌措足夠的經費後,江璟亮在媽媽的陪同下出國念書。事隔兩年多,很多人關心他的近況;2021年初趁著學校放假,江璟亮和媽媽一起回台,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接受媒體訪問。

 

「我不是神,我也有不會的時候」

江璟亮目前在紐約大學雙主修腦神經科學和音樂,預計把大學學程從四年縮短到三年讀完,明年畢業後繼續念腦神經科學碩士、直攻音樂博士,20歲前取得碩博士學位。

身為學校有史以來最小的學生,教授提醒他不要透露自己的年紀,免得他成為所有人的焦點,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幸他長得人高馬大、身高180幾公分,雖然言談舉止有些稚嫩,若同學起疑、問他幾歲,他就打馬虎眼說「跟你一樣啊」,直到一年後同學才發現原來他年紀這麼小。

從小學一年級起,江璟亮一路都是自學,去學校都是和同學玩耍、上體育課,從來沒有真正坐在教室裡上課的經驗。因此,念大學,對江璟亮來說一切都很新鮮,「有學校的感覺,」這點為江璟亮帶來歸屬感。這是他自學這麼多年來首度「放鬆」,不用凡事自己規劃,可以放心的將學習交給學校安排規劃,江璟亮驚訝的發現:「原來我也可以跟別人一樣,原來我是可以融入團體生活的。」

因為不曾真正上學,關於上課學習,江璟亮第一年也經歷不少摸索。江璟亮說,初期不知道怎麼拿捏何時可以問問題,因此不太敢問問題,後來知道上課的規則和老師對學生表現的期待,「在國外要適度的表現自己,不能把自己藏起來,」漸漸掌握上課的要領。

被問到有沒有什麼挫折時,江璟亮說:「不管讀什麼一定會有挫折時候,我不是神,我也有不會的時候;遇到挫折,其實是讓你可以證明自己能做得更好的機會,不代表你不好,而是給你可以超越自己的機會。」經歷大一、大二的摸索,大三這學期GPA拿到3.95高分(滿分4)。

 

媽媽只能幫你走到這裡,接下來就只能陪伴而已

江璟亮在單親家庭長大,媽媽江稜裕自己一手帶大他,十分辛苦。回想大學報到第一天,江稜裕說:「別的爸媽是牽著孩子的手去上『小學』,我是牽著兒子的手上『大學』,」江稜裕感慨萬千,「我們母子倆真的很開心,兒子終於有學校念了,可以好好地去上學學習。」

同時,江稜裕也跟兒子說:「媽媽幫你走到NYU(紐約大學),已經是超過我能力範圍了,我只能幫到這裡,接下來的路我只能陪伴,幫不上任何忙了。」

江璟亮從小自學,江稜裕一路努力幫他找資源、安排學習,江稜裕曾跟他說:「雖然我智商沒有你高,但我失敗的經驗比你多。」

小五時,江璟亮動念想到美國念大學,要準備SAT考試。原本是鋼琴老師的江稜裕因此放下工作,全職當媽媽、陪他準備考試。

江璟亮說:「不管我做什麼,媽媽都很支持我。有時她幫我做計畫,但計畫趕不上變化,媽媽的應變能力很快,如果是我自己去找資源什麼的,我也沒辦法,媽媽幫了我很多。」

當孩子丟出目標,做媽媽的就是想辦法接招,幫助孩子達成目標。江稜裕自嘲,「我英文不好,但為母則強,」她想方設法在Amazon下訂或是請敦煌書局代訂英文的微積分、心理學、物理等書籍,還找了外籍數學老師教美國高中生的教學DVD給兒子看。

 

媽媽教他還是要努力,看淡外界眼光

從小被視為天才兒童,壓力會不會很大?江璟亮說:「我不會很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媽媽也有幫助我淡化這件事,跟我說還是要努力,儘量不讓我受外面的影響」。

江稜裕平常不太會稱讚兒子,但一些重要時刻不吝於給兒子讚美。2014年,10歲的江璟亮參加「日本濱松國際鋼琴比賽」,在名次揭曉前,江稜裕跟兒子說:「你今天表現得真的很棒,你有沒有第一名都沒關係,在我心目中你已經是第一名。」最後,他果然獲得少年組總冠軍。

江稜裕認為,「每個孩子的能力和特質都不同,有沒有做好的標準因人而異,不是100分就是做好;有的孩子只能做到70分,當他做到70分就應該稱讚他,但假設他能做到90分,卻只做到70分,就不該給肯定。」

 

3C單靠外在約束還不夠,重點要自律

江璟亮不僅資賦優異,更難能可貴的是,十分自律,把每一天的時間規律地用來讀書跟練鋼琴、小提琴。江璟亮說:「自律不是天生的,」國小4年級是他變得自律的一個關鍵時期,原本他也會用手機,但他發現用手機會讓他頭腦「變慢」,看書會跳題、跳行,因此,才刻意戒除。

江璟亮跟媽媽說:「如果我這樣的人都會被它駕馭的話,那別人怎麼辦?」他認為,「想要戒除3C,不能單靠外在的約束,這樣子不夠,如果你自制能力不夠的話,即使有再多束縛還是會想玩。」

江璟亮比喻,就像動物實驗,分別餵白老鼠味道苦和甜的水,就算甜的水加了毒藥,牠還是會喝;用手機玩遊戲、看影片,會讓人開心,即使知道會影響成績仍然想玩。因此,重點在於,改變自己的思維,如果你不下定決心、不能再縱容自己,一切都還是回到原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