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跟北一女學霸學這4個好習慣!她國中數學曾不及格,會考卻逆轉勝,不靠補習,靠恆心與自律

易昀從小到大都沒補過習,連英文也沒去補,上了國中後,第一次段考時數學只考50幾分、國文20題改錯錯了17題,她卻沒有氣餒,持續優化讀書習慣,經過三年努力後,順利考進北一女的人社資優班。

·        / 黃啟菱(未來Family記者)

·        2021-12-24 (更新:2022-01-03)

易昀是很非典型的學生,從小讀公立學校,卻從未補過習,連英文都沒先學過;國中時,多數人都讀書讀到很晚,她卻不曾留夜自習,每天晚上九點前就睡覺,早上五點40分起床,還持續吹長號、練樂團、自學法文,連會考前都如常。

看似「佛系讀書」,易昀卻在今年的會考中拿到33分與作文六級分的好成績,不但進了北一女,還考上了人社資優班。

這樣的經歷,難免讓人認定易昀就是天生聰明,「但她真的不是天才!她也曾經考不好、不及格,只是我們都告訴她:『沒關係,知道問題在哪裡,就來想辦法。』陪著她面對與克服,」易昀媽媽說。

易媽媽透露,她跟易爸爸都不擅考試,升學路上跌跌撞撞,還曾重考過,但兩人都很愛看書,從易昀出生後,就開始親子共讀,每天從不間斷,易昀也自然而然的愛上看書。

喜歡閱讀,為易昀的學習之路打下了良好根基,她在求學過程中也不斷優化自己的學習方法,並設定明確的目標。

易昀的4個關鍵好習慣

1、自主預習,上課專心,勤做筆記

「如果你去學校是『一張白紙』的狀態,在聽老師上課時,有時候難免會『霧煞煞』的,」易昀說,事先預習能讓人對課程內容有概念,上課時更能聽懂,從國小開始她就有預習的習慣,連在考完會考的暑假,也先買了高一課本來讀。

預習其實比想像中的有樂趣,像高一公民教到女權,課本中列出了很多談女權的電影,易昀就利用暑假先看完了,很有意思,印象又很深刻;生物、數學等科目比較抽象,她就上均一平台看教學影片當預習。

易媽媽觀察,補習最大的問題,是孩子會覺得「我都聽過了」,到校上課時,很容易就混過去了,預習則比較不會有這個問題,孩子在預習後通常還有些不懂的部分,反而會讓上課更認真。

易昀從國小就養成的習慣,還有做筆記,她習慣用活頁筆記本,因為方便擴充,其實無論是國小還是國中,學習內容都是有相關的,只是不斷加深、加廣。

比方說,四年級社會教到西班牙人跟鄭成功家族來台灣的歷史,當時易昀就在筆記本上整理了相關事件的時間軸,還畫了插畫,把洋人跟華人的特徵都畫出來了;後來國中歷史再教到這件事時,她就繼續在原本的筆記架構上,增補重要的知識點,她強調,自己做的筆記會印象很深刻,因為思考過、消化過。

2、確實訂正,針對弱點改善問題,自訂複習規畫

除了課前預習、上課專心、好好寫功課之外,易昀在考試後都會確實訂正,製作「錯題本」,把曾寫錯的題目彙整起來,徹底弄懂,確保下次碰到類似的考題不會再錯。

平常還會自己訂定複習計畫,高中階段已經沒有聯絡簿了,她也準備了本子,每天記錄學習手帳。

在訂定計畫時,最重要的如何針對弱點來改善。比方說,她在國中第一次段考時,數學只考50幾分,就向老師請教自己該怎麼改進,老師觀察到她寫數學非選題時,動作太慢了,就建議她買補充教材,每天寫一題磨練答題速度。

國中第一次段考時,易昀的國文也滿江紅,20題改錯她竟然就錯了17題,後來發現,原來是因為自己從小只跟著學校老師的功課走,沒有另外多練習,對字音字形的概念很「糊」,於是也另外買了教材來寫,一天寫一頁,每天做完練習後她還會給自己蓋個印章,用這樣的儀式鼓勵自己。

如此日積月累,讓易昀的數學與國文逐漸進步,在會考時數學拿到A+、國文拿到A++

3、每天看國際新聞,拓展視野

易媽媽回想,在七、八年前,家中電視壞掉了,他們換了台電視後,就停掉有線電視,改接網路,從此以後易昀就跟著爸媽開始看各種國際新聞,BBCCNN等等都會看,甚至有時轉到半島電視台,也會停下來瞄一瞄。

近來,易昀開始看《紐約時報》,透過中英對照的閱讀,拓展視野也練英文。易媽媽說,包含亞塞拜然跟亞美尼亞的糾葛、貿易協定CPTPP等,易昀都有興趣,「她不懂時會來問我,我為了要回答她,都得弄得一清二楚,有次在上班時,我老闆談到CPTPP,我就跟老闆討論了40分鐘!」

易媽媽笑稱,不管是幾歲的人,都可以再學習的,能陪著孩子共同學習,是父母的專屬福利;而且透過親子間的聊天,彼此分享看法與觀點,很自然而然的能讓孩子的邏輯跟思辨能力都更好。

在看國際新聞時,易昀也會做統整應用,比方說,11月底新疆罕見的強降雪,這跟地理的「三山夾兩盆」就有關,在瞭解為何會強降雪的同時,也讓課本中的學科知識活了起來。

4、繼續維持興趣,例如學長號、練樂團

生活中除了讀書之外,易昀也有許多興趣,她愛看表演、也喜歡音樂,進國中後自己跑去參加管樂團,學起了長號,到了九年級還在比市賽。

有些家長擔心練樂團太花時間,但易媽媽認為,孩子有興趣、想嘗試,父母不妨就支持,孩子不僅會享受做這些事情的過程,生活經歷更豐富,也有助於擴大視野與膽識;還有另一個附加優點,就是孩子因為要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會更珍惜時間,做好時間管理。

甚至,易昀就是因為想進北一女的行進樂隊,才決定要拚拚看北一女。「當目標是孩子自己訂的時候,就會特別有動能,像易昀立定志願後,就開始心無旁鶩、百米衝刺,把手機中很多APP都刪掉了,連Line都不太看,」易媽媽分享。

易媽媽:養成閱讀習慣,形同讓土壤肥沃,未來埋下任何種子,都會長得好

易昀從小就愛閱讀,易媽媽強調,閱讀絕對要靠後天,沒有天生就愛閱讀這種事,百分之三千是養成的!

她分享,自己從易昀還是小baby時,就開始親子共讀,一家人常常跑圖書館、書店;易昀開始上學後,寫功課時,她就在旁邊看書,「沒有刻意,我本來就也愛看書,很自然而然我們家的氣氛就是愛閱讀。」

當時,易媽媽並沒有想過,這一切要有什麼「用處」,而是隨著易昀愈來愈大,她漸漸開始感到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成效,例如外出時若有空檔,易昀不會忙著玩手機,而是會開始看隨身攜帶的書;又比方說,易昀的作文一直都不錯,腦中也常冒出故事,還曾經創作上萬字的小說。

最意外的收穫,是易昀碰上了新課綱,「素養導向的題型常常字數很多,一份考卷竟然可能長達一、兩萬字,這是我們這一代想不到的事情,這時就會覺得閱讀是根本,好險我們有做;而且,陪孩子養成閱讀習慣,是父母願意做就會有成效的事情,真心不騙!」易媽媽強調。

她形容,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而閱讀,就像是施肥,能讓土壤變得很肥沃,有了這塊沃土之後,無論是播下什麼樣的種子,都能好好的冒芽、茁壯,是能讓孩子一生受用的滋養。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