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買了卻不珍惜,不買又擔心滿足不了孩子?真正的愛不是物質的愛,而是「心靈上的肯定」

過年了總要買些什麼給孩子?一組玩具數百元、一台手機數千元、一部遊戲機要價上萬元...為了讓孩子獲取最新、最特別的體驗,不少家長用「孩子表現不錯啊,買個獎品吧」或是「孩子喜歡就買吧」的理由,去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常常不小心就給了過多的東西。

·        / 林博

·        2022-01-25 (更新:2022-01-25)

父母放縱小孩「物慾」

有一次在一個電腦商場,看到一個小孩躺在地上,一直在「滾地」責怪媽媽連最基本的「三寶」都沒有辦法買給他,我很好奇什麼是「三寶」,後來我才知道,就是「蘋果手機」、「蘋果iPad」、「蘋果電腦」,小孩一直對媽媽說:「當父母那麼沒有用,所有的同學都有三寶,就是我沒有」,結果,媽媽居然表現出一副很對不起小孩的樣子,好像覺得沒有讓小孩得到了「物質上」的滿足,實在不是一個稱職的父母。

這個讓我深深感受到,現在父母親對小孩的教育完全「扭曲」的,我們很多時候父母都很極端,要不然就是對小孩非常的嚴苛。正如我所講的,處處否定小孩,處處覺得小孩無法成才。可是,有一種父母又陷進另外一種極端,覺得要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小孩,在物質上完全滿足他。其實這陷進一個非常糟糕的結果,小孩變成一個完全沒有辦法面對壓力,面對痛苦的個體,不管是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新一代有非常高的自殺率,他們動不動在學校裡面受到一點挫敗,或者說同學的霸凌,可能就跑到天台上去跳樓。

這完全源自二戰少子化的一種結果,以前我們那個時代,父母親的生活基本上都屬於比較貧窮的一代,家裡面的小孩也很多,父母親也沒有有太多時間來照顧小孩,基本上整個社會都瀰漫著一種「吃苦」的氣氛,每個人都習以為常。「吃苦」好像是生活裡面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即使我們到學校去,看到別的同學也是一樣,沒有太多的物質享受,很自然而然自己就會覺得這樣子的生活是很普通的,吃苦吃習慣,久了就不會覺得特別辛苦,長大之後再面對很多挫折跟不開心的事情,因小時候都已經有很多這種經驗,所以比較能夠處置「泰然」。

相反,在二戰結束之後,亞洲地區經濟起飛,生活大幅的改善,年輕一代的父母在物質跟經濟條件上面都有很大的進步,他們小時候是吃過苦頭來的,可是他們因為少子化的關係,都會覺得捨不得小孩子重走他們這一條道路,所以讓小孩子從小時候就享有很多物質上的享受,這樣就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腦袋基本上會把很多的東西「去敏感化」,簡單來說,你小時候就開始坐很高級的車子、坐飛機出國去旅遊,你的腦袋很快就會適應,覺得這個是一個「常態」,再也不會有任何快樂的感覺,加上同學互相比較物質生活,小朋友就會越來越提升他自己的慾望,這個導致父母親在教養的過程裡面會非常痛苦,他們需要不斷去滿足小孩子的這種狀況。
以色列的教育重「吃苦的童年」

有一個朋友,他本來在香港,後來到了以色列工作,還是一樣讓小孩子每天只要安心讀書,什麼事情都不需要做,後來以色列的學校老師,還有這個家長群旁邊的鄰居馬上糾正這個香港人的教育方法,猶太民族十分反對「懶惰的童年」,認為會導致小孩成年後有非常嚴重的結果。

我朋友在以色列教育觀念影響下,開始學習到必須要讓小孩子減少物質的享受,讓家中小孩子覺得家經濟狀況「不好」,父母親自己也過著不太舒服的生活,也要讓小孩子一起「分擔」家庭的經濟壓力,小孩子變成每一天除了要上學讀書以外,還要想辦法「幫忙」家庭的經濟來源。小朋友開始想盡各種方法,因為他「看到」媽媽的工作非常辛苦。媽媽特別把小孩子帶到上班的地方,看媽媽從事一些勞動的工作,甚至有好幾次要他幫幫媽媽,在勞動的工作裡面,小孩才做了半天,回家都累得不得了,這個體會到媽媽的辛苦,跟中國的教育完全不是同一回事,華人都希望小孩子不要去擔心父母親的辛苦,以色列人剛好相反,認為小孩子越早認識到父母的辛苦越好,小孩才會提早成熟,而且會懂得分擔父母的辛苦勞累。

結果我朋友的小孩後來每天出門以前,都會想辦法把在家裡面自己做好的港式點心拿到附近的鄰居家去販售,在過程裡面,他受盡了屈辱,有些人不喜歡, 馬上趕他出門,有些人也會覺得他很騷擾,叫他不要再來,可是就因為這個過程,他學習了人情冷暖,也懂得說賺錢的不容易,慢慢小朋友在學校裡面學習的動機也更加增強,因為他不只是讀書,他有很多人生的歷練,能充分把學校裡面書本上的意義跟人生歷練所學習到的融會貫通。

成年後他在以色列當完兵,在當地開立了一家軟體公司,經過多次的挫敗以後,二十五歲就已經成為公司的合夥人之一,公司還有股票上市。從這個故事裡面我們學習到一點,一定要讓小孩覺得生活的物質不是白白得來的,對小孩子物質上盡量不要去滿足他,有人覺得我整本書的理論都是要去幫助小孩,卻在這個章節裡面希望父母不要去滿足小孩?大家可能搞錯了,我一直所講的重點,要從「心靈上去滿足」小孩,透過每天跟小孩在一起,撫摸他的頭髮,從心中去肯定小孩,肯定他的勞動,肯定他的付出,而不是給予物質上的獎勵。這種心靈上的愛,小孩是永遠都不會變成一個被溺愛的小孩,真正的愛不是物質的愛,而是「心靈上的肯定」。物質上的愛,其實只不過是你覺得虧欠小孩子一種「內疚感」,一種填補的作用。物質的填補只會讓你的小孩墮落,發自內心的肯定,只會讓你的小孩更能夠刻苦,更能夠成為一個勇敢堅強的人,以色列民族的小國寡民卻精明進步,就是這樣子出來的。
猶太人的積極放養

猶太人所謂「放養」的精神,接受小孩除了「殺人放火」、「吸毒犯法」、「意外懷孕」以外的事情都可以隨心所欲的去做。在做的過程裡面,會受傷、會害怕,你支持他,讓他繼續不怕「犯錯」,但從「犯錯」裡面重新學習,不停反省,絕不放棄。在這個受傷與跌倒的過程裡面,小孩學習到忍耐,不怕吃苦的精神,學習賺取自己的金錢,養活自己的親人,信守承諾的去做生意,與人互利共生。這樣哪一天你突然離開了人世,一分錢也沒留下來,小孩依然可以完完全全獨立,當然你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小孩不會天天依賴在你身邊,但你可以知道小孩一輩子心裡面都會永遠的愛著你,肯定在你老的時候也不會拋棄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